广告

首页>基金债券 > 正文

国际航线增多,东南亚回国机票暴跌50%,飞卡塔尔看世界杯仍要上万元

时间:2022-10-26 06:04  来源:网络  阅读量:6483 

国际航线增多,东南亚回国机票暴跌50%,飞卡塔尔看世界杯仍要上万元

“天价国际机票”不再?

10月,民航即将迎来冬春航班计划的调整。随着新航季的到来,航空公司恢复国际航班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近日,东航、南航、国航、厦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发布了新一季航班计划。值得注意的变化之一是恢复和加密了一些国际航线。国际航线总数比换季前翻了一番,涉及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部分热门目的地。

早在今年6月,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就公开表示,民航局正在与一些国家协商逐步稳步增加定期国际客运航班;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

此后,国内多家航空公司相继宣布恢复国际客运航线。航班管家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国内航空公司国际客运航班数量大幅上升,日均客运航班约35班,环比增长24.5%,日均交付运力10147座,环比增长26.5%。整体数据已经恢复到2021年1、3月份的水平。

从10月份开始,国际客运航班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日前,东航宣布,计划在2022年10月30日冬春航季正式开航后,将国际客运航线增至每周42条108个航班。东航计划恢复包括上海-曼谷-青岛、杭州/青岛/南京/昆明-成田、青岛/南京/烟台-仁川、首尔等国际航线。

南航计划从10月起恢复广州-雅加达、大连-东京成田航线,同时增加广州-马尼拉、广州-曼谷、广州-金边等航线航班。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最近也恢复了北京至马尼拉、雅加达、东京、华沙、雅典、温哥华、洛杉矶和多伦多的航班。

随着国际航线的增加,出入境客流明显回升,尤其是中国人探亲、留学生回国、中资企业员工业务往来等。

根据中航信提供的最新数据,10月1日至24日,出入境客流量出现明显增长,客流量超过17万人次,较去年增长约80%;入境方面,10月,同程旅行平台入境机票搜索量较9月增长63%,预订量较9月增长28%。

随着航线的增加,回国的国际航班价格降了下来。截至10月24日,10月国际航线平均票价约1万元,较9月下降近19%;同程显示,截至10月24日,10月份入境机票平均价格环比下降30%。

“这几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刷各种票务app。最近价格明显下降。”在日本东京留学的陈力说,前两个月去日本的返程机票价格还在1-2万元之间。10月份以来,陈力发现,11月份起的返程机票价格降至5000元至7000元,东京-杭州等部分航线只需4000元左右。

最终,陈丽订了一张2023年1月初从成田到天津的机票。裸票只花了1310元,“比回家的预期花费少了90%。”陈丽说,她认识的很多留学生都订好了农历新年前后的机票,有的甚至花了3000多元重新订了票。

在韩工作的罗晟也发现,相比之前的万元机票,从11月份开始,首尔到深圳的机票价格明显下降,单程只需不到4000元;12月首尔到大连的往返机票只要3000元左右。

此外,东南亚国家的入境机票价格也有所下降。曼谷、金边、新加坡、胡志明市等城市出发的多条航线,机票价格降幅超过50%。

但时代财经发现,虽然航线数量变化不大,但中美、中英、中加的返程机票也下调了。比如10-11月,洛杉矶-广州单程经济舱含税价格降至1.6万元左右,明显低于之前3-4万元甚至高达10万元的机票价格。甚至有乘客称之为“暴跌”。

在8月宣布恢复航班后,中英之间的机票价格再次下降。航空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中英直航平均付费价格下降近15%。

据悉,今年9月,伦敦希思罗机场至北京首都的经济舱机票价格低至2.63万元,低于此前3至4万元的价格;最近11月份预订的伦敦希思罗的返程机票已经降到了1万元以内,比如伦敦-广州直飞的裸票就在8500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2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卡塔尔2022国际赛的临近,国内航空公司近期新增了部分飞往卡塔尔及周边城市的航线。

全球旅游分析公司ForwardKeys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世界杯31个参赛国和阿联酋飞往卡塔尔的机票预订量已经达到疫情前同期的10倍。

国内方面,10月27日,东航将率先恢复迪拜航线,开通航线为青岛-迪拜;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计划从10月起增加广州至迪拜的航班。从价格上看,东航青岛-迪拜经济舱裸票价格为4619元,南航广州-迪拜经济舱裸票价格在5000元至7000元不等。

如果是直飞卡塔尔,目前国内航线不多。以广州-哈马德为例。11月20日世界杯开幕当天,机票价格11428元,近期直飞机票价格低至万元以上。如果是在科威特中转,世界杯开幕前后的机票价格在5000-7000元左右。

然而,一家旅行社告诉时代财经记者,与欧美和中东的其他国家相比,飞往卡塔尔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内机票并不多。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内容

环球金融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环球金融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金融网 en.nsfinance.cn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5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