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股票市场 > 正文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破万亿元

时间:2022-10-25 20:47  来源:网络  阅读量:7262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破万亿元

“无人工厂”24小时生产,“机器人同事”干所有重活,“透明生产线”监控全过程运行数据。坐在办公室里,盯着大屏幕点点鼠标,就能指挥千里之外工厂的生产...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呈现这样的场景。

这是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制造的缩影。中国正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已延伸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

行业:让工厂成为眼明手快的智能工程师。

三年前,如果你走进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厂4万平方米的车间,人们会发现这里弥漫着机器的轰鸣声和刺鼻的焊接气味。800多名工人爬上爬下,浑身是油。这家工厂每月生产150台打桩机,生产周期为30天。

如今,工人只需轻点屏幕,就能指挥机器人做大部分脏活、累活和重活。从一块钢板的分拣,到10多吨的桅杆组装,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完成。“脱胎换骨”的工厂生产节奏大大加快,月生产能力达到300台打桩机。

江铃汽车富山工厂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巨大的车间里,AGV无人车机器人在既定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将零配件运送到各个工位。工厂人、机、料等环节实现了能源数据的透明管理,进入绿色低碳生产模式。

这些工厂场景的变化,正是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体现。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对当前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做出了权威解释:即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通过5G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了全新的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制造和服务体系。

工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的关键支撑。让工业设备“互联”,生产过程“可视”,安全管理“可控”。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MIIT信息技术发展厅副厅长王建伟说。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并开通5G基站196.8万个,工业互联网优质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工业平台公司舒根互联网有限公司CEO贺东东说:“工业互联网对于工业来说,不是‘上网’那么简单。”

“依托工业互联网,全厂8个弹性工作中心、16条智能生产线、375台生产设备、上千台水电油气表全流程互联互通。”北京三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制造总监吴志杰表示,通过与舒根互联的合作,现在的工厂更像一个眼明手快的智能工程师,将体验参数化,体现现代工匠精神。

他表示,工业互联网将把工业生产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融合,最终促进原材料、设备、生产线、工人、供应商、用户的紧密连接,优化效率,降低成本。

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目前,我国已建成150多个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7900多万套,服务工业企业160多万家。

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产业链上游包括网络层和设备层。主要任务是解决各种工业生产设备和通信协议不统一的现状,为平台提供工业数据连接、转换和数据预处理功能。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建设面向工业互联网的通信解决方案。

——中游包括平台层和软件层。主要提供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如root互联的root云平台、海尔的COSMOPlat、富士康的BEACON、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中国移动的OneNET、阿里的ET工业大脑等。同时,用友、东方国鑫等软件公司将现有成熟的软件解决方案应用于工业领域。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产业互联网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下游主要是应用层。如三一重工、海尔电器等制造企业,依靠上述信息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一线生产。

五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关键技术短板攻关取得突破,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2017年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2019年11月,工信部发布《“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计划》,提出建设五大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在垂直领域的试点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形成至少20个典型行业应用场景等。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业互联网,政府工作报告多次要求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渗透率持续上升,近两年增幅接近5个百分点。83%的企业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高。

转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表示,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助力制造业、能源、矿业、电力等重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工业互联网建设成本高,在中小企业普及还面临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人才、技术、资金缺乏等问题。贺东东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复杂数据。这需要团队精通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需要高端人才。人才成本是第一道门槛。

下一个重要任务是将制造业的数字化建设转化为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内的高效接入结算技术的公共能力,并将它们集成到简单实用的应用中,从而为企业赋能。

吴志杰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目的是让无法拥有专业团队的中小企业,能够利用最先进的智能技术,改进制造工艺,进行生产创新。”

“智能制造”的发展意味着工人需要及时、持续的学习和培训。吴志杰表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智能生产线、数字系统运维等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制造业人才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目前,教育部、人社部已在中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发布了方心香工业互联网专业,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也积极与高校合作,将工业实践案例和经验积累转化为人才培养项目。

贺东东坦言,未来产业工人将告别“螺丝钉”的角色,需要学习一线制造业的软件开发、编程等技能。大量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将会非常受欢迎。“可以预期,制造业工人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也会变得更好。”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内容

环球金融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环球金融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金融网 en.nsfinance.cn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5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