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投资理财 > 正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接下来怎么投?

时间:2023-02-23 09:40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4562 

在最近较为明显的反弹之后,市场又进入到震荡阶段。就在大家讨论行情是结束还是中场休息的时候,市场换个方向又开始发力。真是有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意思了。

此前为什么“下雨”?

对于此前的调整,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部分主题过热,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

其实从去年以来,虽然震荡不断,但是在外资的推动之下,自去年10月到现在,消费龙头指数大涨超过30%,上证50指数涨幅也超过20%。对于海外底部加仓的对冲基金来说,它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收益。

而1月中旬之后,中小成长风格、科技板块也开始崛起,中证1000指数涨幅接近10%,科技龙头指数涨幅也超过10%。持仓这部分板块的投资者也有了一定的收益。

随着一些板块走热,市场交易变得更加“热闹”、“拥挤”,在没有更多趋势性机会的情况下,部分此前获利的投资者倾向于获利了结,等待后续进一步的催化或者是业绩的兑现,因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第二、市场暂时缺乏催化

同时,市场在交易完经济复苏预期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主题之后,当前缺乏新的催化来支撑市场进一步的上行。

招商证券认为,尽管有些数据指向经济复苏,但是当前数据并没有让市场产生交易经济强复苏的欲望。

从政策层面来看,当前也进入了相对的“政策真空期”,在两会召开之前,市场可能暂时也不会对未来的政策有特别具体的想法,更多的目光和期许还是聚焦在接下来的两会之上。

第三、资金面上,还需要强有力的趋势性增量资金

自年初以来,外资持续大幅流入,1月份单月净流入超1400亿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市场上涨重要驱动。但2月以来,外资流入明显放缓,国内公私募等机构资金也尚未入场。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市场缺少强有力的趋势性增量资金。随着两融、“游资”等成交额占A股的成交比重,从年初时的7%左右快速提升至当前的8.3%,加速了市场的风格轮动及热点波动。

中期来看,未来是“晴”是“雨”?

我们知道短期市场是难以预测的,不过咱们可以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看,市场有什么逻辑线索可以给我们提供思路:

首先,接下来回调风险大吗?

主流机构大多认为,当前市场并不存在显著的回调风险。

兴业证券认为,近期不管是宏观数据还是高频的微观数据,都在证明经济正处于复苏通道:

首先,1月新增贷款4.9万亿,对比历年同期规模及单月规模都是历史新高。

其次,从高频数据来看,主要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已超往年,地铁客运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另外,生产端,动力煤日耗回升至季节性高位。

同时,根据百年建筑网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开复工率已回升至76.5%,较上周同期环比大幅增长38.1%。

由数据上来判断,可以看到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核心逻辑并未动摇。

招商证券也认为,2023年经济复苏大趋势没有改变,决定A股的,始终是企业盈利趋势,今年或保持持续向上。而临近两会召开,具体扩大内需和稳增长的措施将会更加清晰。

可见,市场或仍然处于经济趋势性复苏、政策宽松的窗口。

其次、接下来资金面能“续力”吗?

近期,尽管由于交易盘资金获利了结、外资流入放缓,但配置盘资金仍在持续流入。

2023年,在中国经济复苏大趋势未变、全球“东升西降”格局依旧、人民币升值的宏观背景下,兴业证券就指出,中国资产在全球资产中具有较强的配置优势,而且,代表配置盘的海外基金在中国股票的仓位上,尚处于历史低位,外资继续投资中国、买入中国资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本轮上涨行情的展开,后续内资有望接力。

其实目前内资中的杠杆资金已经开始重新入市,融资规模已经由负转正流入,公募基金也蓄势待发。

海通证券分析了过往公募基金发行数据:自从2002年以来,公募基金月均发行规模在390亿元左右,而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受国内疫情和春节影响,公募基金发行较慢,月均发行规模仅256亿元,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一季度通常是公募基金发行的旺季,因此,后续公募基金是有动力加速入场的。

接下来怎么投?

一、无需过度担忧回调风险

对于很多投资者普遍关心的“市场是否还会出现较大较长时间的调整”,小诺觉得,倒是不必过度恐慌。

经济复苏、政策宽松、逐步回暖的资金面,都将为接下来的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适当利用回调提前布局

从大趋势上来看,A股仍处在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上行趋势过程之中,反而可以利用短期波动提前布局,把握后续行情。

三、适当避开一些过热主题

对于一些前期过热主题,可能会面临热度过高、交易拥挤的问题,短期可能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可以适当回避,避免追高,更多去聚焦基本面回升方向。

四、适度均衡布局。

对于未来市场走向目前没有太大的一致性预期,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考虑回撤和波动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均衡配置,以免出现“市场涨了却与我无关”的情况,具体可参考此前提过的“核心-卫星”策略、“哑铃策略”等思路。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内容

环球金融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环球金融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金融网 en.nsfinance.cn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5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