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财经资讯 > 正文

番茄炒蛋,我愿称之最胖人的菜之一……

时间:2025-05-27 15:05  来源:光明网  阅读量:7275 

番茄炒蛋,这道经典的家常菜,酸甜可口、制作简便,深受大家喜爱。很多人也把这道菜作为减肥期的必备减脂餐。

关于“番茄炒蛋减脂”的话题在社交平台的讨论量居高不下。不少人认为它热量低、营养高。但是,事实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番茄炒蛋,隐藏的热量大户

1一份番茄炒蛋盖饭,就占全天 50%热量!

你可能不信,一份番茄炒蛋盖饭,就干掉了全天一半的热量。先来看看做菜 app 上的热门做法。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各类食物的热量数据,咱们来看看这个菜谱的热量能有多高呢?

这道菜肴的热量主要来自 4 种食材:西红柿、鸡蛋、烹调油和糖。

· 西红柿:每 100g 西红柿的热量是 15kcal,就算 2 个大概 300g,也只有 45kcal。

· 鸡蛋:每 100g 热量是 139kcal,两个鸡蛋大概 120g,热量是 167kcal。如果放 3 个鸡蛋,那就是 250kcal。

· 烹调油:基本要用 2 次,第一次是烹调鸡蛋,第二次是炒菜。按上面的食谱总用油量是 30g,那么油的热量是 270kcal。其实,油真的是丰俭由人,因为鸡蛋的吸油能力很强,油越多,裹进鸡蛋里的也越多。

· 糖:1 克糖的热量是 4kcal,这里用了 15 克,就是 60kcal。

综合以上的食材热量,这道菜整体的热量是 45+167+270+60=542。

如果加上主食,比如 180g 白米饭,热量是 751kcal。是轻体力女性全天热量的 44%。如果是在餐馆吃或者外卖,那全天热量需求的一半就被番茄鸡蛋盖饭占用了。

2和常见高热量食物比,热量也不少

在很多人心里,汉堡、薯条、雪糕、蛋糕都算是高热量的食物,但和番茄炒蛋的热量相比,就“逊色”了不少。

来看看对比:

一个巨无霸汉堡,513kcal;一中等份薯条,289kcal;一份草莓冰淇淋,245kcal。

可能的健康隐患

如果你爱吃且经常吃甜口的番茄炒蛋,可要注意了。番茄炒蛋的食材虽然健康,但因为烹调方式及用料的原因,会有这些健康隐患。

1升血糖快

番茄酸味比较浓,为了提鲜味、调节口感,很多人在烹调时会加入糖。

本来很健康的食物搭配,因为糖加的多的问题,营养分值就下降了不少。以上面的食谱为例,一道菜里加了 15g 的糖,这对血糖敏感的朋友简直就是“灾难”。

如果搭配白米饭一起食用,会进一步加重血糖的波动,不利于血糖的稳定。长期食用高糖高油的番茄炒蛋,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2肥胖相关的心血管问题

吃这道菜,都是要带着汤一起吃的,那才是灵魂,但这样热量就全部进肚了。高热量的番茄炒蛋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超过身体的消耗,从而引起肥胖。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另外,放了糖,咸味降低,盐的量也会放得更多,增加高血压风险。

怎么炒更健康?

其实,咱们自己做西红柿炒鸡蛋,完全可以做得低热量又健康。只要做好这 4 点,热量控制在 300kcal 以内毫不费力。

1巧用工具

· 不粘锅:不粘锅可以减少炒菜时的用油量,只需在锅底均匀涂抹一层薄薄的油即可。

· 喷油壶:喷油壶可以更好地控制用油量,食用油以雾状喷洒在锅内或食材上,使油的分布更加均匀,减少用油过量的情况。

2做法改良

· 减少糖等调味品

· 出锅放盐

· 少油烹饪

3食材多样

可以在番茄炒蛋中加入一些其他低热量、高营养的食材,如柿子椒、香菇、洋葱等,不仅能够丰富菜品的口感和营养,还能降低整道菜的能量密度。

4更换主食

将传统的白米饭更换为糙米饭、杂粮馒头、荞麦面条等粗粮主食,与西红柿炒鸡蛋的适配度也很高。这类主食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速度相对较慢,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有助于减少热量摄入和控制体重。总之,在日常饮食中,合理烹饪的番茄炒蛋可以作为一道美味佳肴放心吃,但不应长期作为减脂餐的主力选择。食物多样,均衡膳食,才是健康减肥的前提。

参考文献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李纯 注册营养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策划丨符思佳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内容

统一老坛酸菜供应商工厂参观第11年 快手团深度揭秘
统一老坛酸菜供应商工厂参观第11年 快手团深度揭秘品质奥秘
时光荏苒,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自2013年开放供应商工厂参观以来,已走过了十一个春秋。这十一

环球金融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环球金融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金融网 en.nsfinance.cn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5281号